close

(《陽明春曉》音樂響起~)
觀眾朋友,您好!今天要介紹的是英文單字「whisk(e)y」。

是的,這個字中文通常翻譯成「威士忌」~一聲威、四聲士(記得捲舌)、四聲忌~「威士忌」!

假如妳看過金牌特務電影第二集,是否留心到Merlin曾對著Tequila嗆聲:「連威士忌都拼錯!」難不成真的是美國人英文太差?(這句話好像怪怪的),本集節目將為大家詳細說明。

關於威士忌英文拼寫,相信大家經常看到那個十分調皮、偶爾出現或消失的「e」。不少人會說「whisky」是蘇格蘭的習慣拼法,「whiskey」則是美國慣用拼法。這麼說也沒錯,但只描述了「結果」、卻沒說出原因,感覺就像法官開庭問被害人為何死亡?證人則回答是因為心跳停止或呼吸衰竭一樣(毫~無~幫~助)。

說起威士忌,許多人首先會聯想到「蘇格蘭威士忌(Scotch,簡稱蘇威)」,然而有種說法認為威士忌的真正起源該是來自「愛爾蘭」!

傳統慣於飲用釀造酒的歐洲,在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期產生極度恐慌(據說歐洲有將近3分之1民眾患病喪命),人們紛紛流傳各種毫無根據的偏方,有人認為喝了「生命之水(Aqua Vitae,指的是蒸餾酒)」能夠對抗黑死病(還好當時不流行拔獅子鬃毛,否則公獅子應該全變禿頭),於是除了法國白蘭地(葡萄),在愛爾蘭利用穀類及蒸餾器製成的「生命之水(威士忌)」也開始受到重視。

在蓋爾語(Gaelic,當時愛爾蘭、蘇格蘭主要語系)中,生命之水最早稱為「uisge beatha(或usquebaugh)」,流傳到蘇格蘭地區後漸漸簡化成「usky」,最後轉化為「whisky」(這是David Broom說的,他老兄是《The World Atlas of Whisky世界威士忌地圖》作者,法客家裡擺了一本)。

其實歐洲歷史上,英國、愛爾蘭長期互看不順眼(怪不得北愛爾蘭一天到晚吵獨立),雖然同樣生產威士忌,但在1870年代愛爾蘭才是威士忌產業龍頭(據說全盛時期將近1200座蒸餾廠,現在大概只剩個位數),蘇威反倒屬於品質較差的次等品。於是愛爾蘭威士忌大量出口到美國(當時美國有大量愛爾蘭移民),可能不屑與蘇威為伍,便刻意在whisky硬是加上一個字母「e」(有人認為是Excellent的縮寫),避免消費者產生混淆。只是沒料到後來蘇威急起直追、甚至海放愛爾蘭,但這兩種不同拼法也同時被保留下來。

美國威士忌由於發展及推廣過程受到愛爾蘭的影響較大,因此多數品牌也沿襲whiskey的拼法(例如Four Roses、Wild Turkey、Jack Daniel’s、Jim Beam)。不過凡事無絕對,有些傳統酒廠例如美格(Maker's Mark)、老福士特(Old Forester,金牌特務第二集電影裡假扮Statesman那家)或許為了彰顯自身的蘇格蘭血統,反倒堅持使用whisky。

說到這裡,不得不稱讚一下金牌特務劇組,儘管找了Old Forester協助(他家是whisky),但電影裡從主角喝的Statesman威士忌、到Merlin耍笨用斧頭砸破的大酒桶,上面全寫著whiskey,確實頗為用心。

直到現在,威士忌究竟是「whisky」或「whiskey」?不僅隱約帶有象徵製酒傳統的意涵,更摻雜著歷史背景、酒廠風格、消費族群及生產商個人偏好等各種因素(講白話點~老子爽就好!)。而目前世界主要生產威士忌的國家,除了愛爾蘭、美國大部分酒廠使用whiskey外,其餘如蘇格蘭、日本、北歐、澳洲及臺灣(Kavalan)等都選擇whisky。

千萬別小看這個「e」!另外有段插曲,原本《紐約時報》將威士忌酒一律拼成whiskey,不料在2000年左右遭到大量蘇威愛好者不滿投訴,於是開始進行詳盡調查後,改為遵循各地區威士忌酒廠自訂的拼寫規則。因此若是看到報導寫著whiskey,讀者心裡大概就知道內容是敘述美國或愛爾蘭威士忌了。

最後提醒各位考生,whisky複數形是whiskies,但whiskey複數形卻是whiskeys喔!(指考會考這個腦袋才有病吧)。

今天《每日一字》就介紹到這兒,謝謝您的收看,我們下次再見!(鞠躬)
(《陽明春曉》音樂再次響起~)

arrow
arrow

    法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