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說的不是第二集《The Golden Circle》裡那位代號「威士忌(Whiskey)」的小鬍子,而是想聊真正的whisky、拿來喝的那種。
眼尖的影迷或許注意到,當Merlin在Statesman總部被逮住、接著跟Tequila鬥嘴時,氣憤地數落對方「連威士忌都拼錯!」。這個梗,相信會讓喜歡威士忌的朋友忍不住嘴角上揚。
提到諜報電影,絕對讓人第一個想起007!總看到男主角優遊在醇酒、美人之間,驚險卻又優雅地完成每項不可能任務,這時候,酒成了一種浪漫、品味的表徵。
法客一直喜歡丹尼爾克雷格擔綱的007,根據網路上專業粉絲非正式統計,這位「真是棒」先生幾乎每11分鐘要喝1次酒(種類不拘),甚至在系列電影一共喝了9次馬丁尼(Martinis)、卻只跟龐德女郎有過7次吻戲!(雖然後者花的「時間」可能更久,嗯~你知道的)。
儘管電影透露出龐德愛喝馬丁尼(再加上帥氣地說:Shaken,not stirred),但據說原著小說裡他喝蘇格蘭威士忌的次數其實多過馬丁尼。說來合理,畢竟人家是英國人嘛!於是電影裡不難找到「威士忌」的蛛絲馬跡,例如《縱橫天下》裡M夫人倒了杯Talisker10年(島嶼區的海洋王者,也是法客很愛的酒廠)跟龐德分享;《惡魔四伏》也出現Macallan18年;甚至《空降危機》龐德來到魔王巢穴,兩人也得先喝個Macallan1962再開始廝殺,絲毫馬虎不得。
對於同樣具有英倫血統的Kingsman來說,威士忌怎能缺席?
第一集《The Secret Service》開頭,恐怖份子將教授綁架到雪山上,原本倒了杯「Dalmore62年」打算讓他壓壓驚(一看到這酒名、讓法客嚇到吃手手),只見Lancelot(這位是Roxy的前手)瀟灑登場,先是旋風般解決掉所有雜魚,帥氣地接過那杯Dalmore62年啜飲一小口,才剛說完:「1962Dalmore,It would be a sin to spill any!」(法客查過這句才對,但不懂為何許多人誤傳成「can’t let a drop hit the floor」),緊接著又被「刀鋒女戰士」旋風般地切成兩半。
看到這裡,不禁令人懷疑這杯究竟是「Dalmore 62年」或「1962Dalmore」?
故事要從威士忌的年份談起。
與葡萄酒講究風土條件、規定必須標註葡萄採摘年份不同,威士忌在意的是「陳年(酒液待在橡木桶的時間)」,根本沒人管是哪一年收成的大麥(不~重~要),因此瓶身通常採取兩種標註方式,其一是直接標示「(酒體)年份(age statement)」(ex.法客很愛的Lagavulin16年),代表裡面最年輕的一滴酒都必須超過16年(縱使是16年又幾個月,只要未滿17年,仍然只能標示16年);另一類則是標示「蒸餾年份」(ex.Balblair1997),代表瓶內酒液全是當年度蒸餾,酒標也必須在同一視覺範圍內合併標示裝瓶年份(year of bottling)或酒體年份來加以識別,簡單講,想知道它究竟是幾年的酒(酒體年份),還得靠自己加減才知道(沒喝醉的話,這應該不難)。
接著介紹堪稱威士忌界「神之雫」的「大摩62年(Dalmore 62year)」。
蘇格蘭威士忌酒廠Dalmore(以酒體渾厚雄壯著稱,酒瓶上鑲有象徵家族榮耀的12枝角鹿頭標誌)在2001年隆重推出一款私人典藏限量版威士忌,全球僅發行「12瓶」!(是的,你沒看錯),分別採用建廠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人事物加以命名,這無疑是威士忌愛好者的夢幻逸品(法客最好只喝過他家的「第五元素」)。
隔年12月,酒廠將其中1瓶送往McTear’s Auction House進行公開拍賣,最終以2萬5877英鎊(折合台幣約150萬元)落槌,一度創下全球威士忌正式拍賣最高價格紀錄(平均每喝一口大概消化掉台幣5萬6000元)。緊接著2005年4月,某個歪國人在英國PennyHill Park酒店花3萬2000英鎊買下1瓶(名為Matheson)當場開喝,據說是目前唯一被暢飲的1瓶。直到2011年9月,又有1瓶(名為Drew Sinclair)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公開展示時,居然被對岸某位好野人用12萬5000英鎊(已經不忍心換算成台幣勒)買回家(放開那瓶酒!人家明明只是來展覽的),再次創下最高零售價格記錄。
根據BBC新聞報導,這12瓶酒採用4種超高年份(分別是1859年、1876年、1926年及1939年,但也有人說是5種)原酒進行勾兌,換句話說,這批酒之所以稱為「62年」,正是因為2001年(裝瓶年份)減去1939年(蒸餾年份中最年輕的酒液)等於62年(酒體年份)。
再加上裡頭沒有任何一滴酒是1962年所蒸餾(或入桶),根本不可能標示為1962 Dalmore;又假如真是1962年蒸餾開始入桶陳年,直到2001年裝瓶,最多只能標示為大摩39年才對(2001-1962=39,嘿嘿,我沒喝醉)。
很顯然,帥氣歸帥氣,但Lancelot根本搞錯!不過死者為大,既然已經付出慘痛代價,暫時不怪他了^^
電影來到第二集,劇情更直接將Statesman背景設定為威士忌酒廠。
講起威士忌,可是英、美兩國另一項共同點。當年英國人透過殖民將威士忌帶往美洲大陸,彼此同樣歷經被課重稅、釀私酒的黑暗年代,最終發展出各自的威士忌特色。
(插話一下,美國國父華盛頓、第三任總統傑佛遜都曾經是威士忌蒸餾業者,想不到吧?看來真如電影裡面所說,釀酒的混得要比做西裝好太多XD)
我們常聽到「單一純麥(singlemalt)」,指的多半是蘇格蘭威士忌(Scotch,絕不能說英國威士忌,否則蘇格蘭人會森77),也就是原料只限大麥、僅使用蘇格蘭地區單一酒廠所蒸餾酒液進行(勾兌)裝瓶,強調酒款「個性」(例如艾雷島,懂了吧?)。至於美國威士忌多數被稱為「波本(Bourbon)威士忌」(其實另有田納西威士忌),主要原料採用玉米(至少51%以上,再搭配其他穀類),同時規定必須使用全新橡木桶陳年(還必須符合其他法令限制),特色在於口感圓潤滑順(因為使用玉米,美國牛也愛吃),加上烤桶過程,讓酒液在辛香之中帶有香草、焦糖、奶油或蜂蜜的木質風味。
也許有人想舉手問:為何叫波本?
主要是這款酒多半自肯塔基州「波本郡(Bourbon County)」運往他處銷售,因此稱為「波本來的威士忌(Whiskey from Bourbon)」,久而久之,則被改叫波本威士忌(Bourbon Whiskey)。而「波本」這地名,最初卻是用來紀念當年法國波旁王朝(Maison de Bourbon)支援美國獨立戰爭、在約克鎮戰役聯合擊敗英國佬所命名,實際上帶有點反抗意味。
雖說蘇格蘭威士忌始終有它驕傲的一面,然而除了上述歷史文化背景,酒液本身也與美國威士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或許聽聞過有人喝蘇威、動輒愛問這是「波本桶」或「雪莉桶」?其中「波本桶」指的就是盛裝過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橡木桶,因為美國法令規定波本威士忌只能用新桶陳年,但木桶價格貴森森,用完即丟嫌浪費,對地球健康也不好(奇怪,是不能少喝點嗎?),於是乾脆轉賣蘇格蘭酒廠回收使用,美其名是增加風味,實際上恐怕也隱含costdown概念在裡面。
因此威士忌對於英美兩國來說,是種難以形容的糾葛情結。電影選擇用它作為Kingsman及Statesman彼此關聯的隱喻,甚至讓傲嬌的英國人等到(被迫?)喝光整瓶「波本威士忌」才發現尋求協助的對象,是另一種趣味。
事實上,美國並沒有Statesman這家酒廠,這是電影團隊特別與美國Old Forester酒廠跨界合作。然而用膝蓋想也知道,當電影上映後,酒廠也順勢推出名為Statesman限量版波本威士忌(聽說價格不便宜就是),不僅好好安慰一下影迷兼酒迷,更能光明正大地進行錢包第二次搶劫。
另外真要兔操的話,電影裡代號Whiskey那位特務名字叫Jack Daniels,殊不知Jack Daniel雖是著名的米國威士忌,也同樣採用玉米等穀類作為原料蒸餾,但正確該被定位為「田納西(Tennessee)威士忌」、而非波本威士忌,差別就在於多採用「木炭過濾法」進行過濾。
不過就像之前法客說過,這是一部爽片,重點是電影好看即可,其他細節實在無須太過計較(畢竟連薑汁汽水都跑出來了,可樂只能表示~無奈)。
說著、說著,該是時候來一杯威士忌了,Sláinte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