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昨天下午到大賣場、趁著折扣活動想挑些簡單易飲的酒款,方便接下來夏天週末夜晚,能體驗一下清宮劇中皇帝翻牌子(葡萄酒)的樂趣。
由於目的明確,事前也做好功課,於是老婆帶女兒去採購食物,我則單獨帶著DM按圖索驥,有時對中年男子來說,這也是一種樂趣。
一開始,有位銷售大姐上來招呼,但說實話,我很怕這種情境,
因為這時候,我通常只想靜靜沉浸在這股wine shopping的氛圍之中,不希望出現過多干擾,然而拗不過大姐的熱情,只好簡單陪聊幾句,無非是標準對話:帥哥(連戴口罩都被妳發現這秘密?),平時喜歡喝那一國?要不要參考我們家的酒?之類的。
在短暫而不失優雅的微笑之後,終於能開始挑選自己想要的酒。
每次到大賣場挑酒,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酒款,往往讓人陷入選擇困難。也只有這時候,我才能同理太座面對百貨公司週年慶的無助(?)感。
儘管賣場DM事前貼心地註明國家產區,但除了《價格》這項明確標準外,我們究竟該怎麼選擇?
尤其對我這種小資族來說,預算及肝功能同樣有限,[如何挑選超值又好喝的葡萄酒?],難度猶如哲學問題般困擾著自己。
我的心得是……《真正了解自己的味蕾(喜好)》!
首先,經常在各類廣告看到所謂<達人>推薦,倘若排除刻意業配的假設,達人們確實本於品飲心得加以推薦(應該加上《比較》更好),仍然必須知道《味覺》是很主觀的個人經驗(如同RP分數長期存在的盲點),但又該怎麼消化各方意見、轉化成自己的選擇?總不能全部都買吧(臣妾做不到啊~)
以我為例,曾跟某位達人喝過幾次酒,也許為了突顯自己不流於俗套,隱約察覺他的品味總是刻意劍走偏鋒,卻不合我的口味(應該是我太俗氣),於是多半刻意避開他的推薦;
但經過幾年葡萄酒節採買經驗,也了解另一位達人(我不認識)的品味與我相近,因此總會勇於嘗試他推薦的酒款,
這個例子,重點不在於是否認識某某達人,而是《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嗎?》
當然,了解自己喜好不代表應該挑食,尤其葡萄酒海無涯,實在沒必要自我設限,偶爾有些人強調《非XX不喝》,無疑是種臭顯擺(對岸用語,覺得頗有趣)。
對我來說,與其說嘗試瞭解葡萄酒,不如說是一段探索自我味覺的漫長旅程,
更何況,人的味覺渴望也會隨時間、場合、心情而轉換(我們不也昨天吃飯,今天想吃麵?),
炎熱夏夜,總不自覺想來瓶白酒,期待沁人肺腑的舒暢感;
若是天氣稍冷,我偏愛酒體厚重產區的紅酒,一入口,猶如心口取暖(應該不是胃食道逆流);
一群朋友聚會,往往讓氣泡酒打頭陣,好為接下來的暢飲揭開序幕;
三兩知己談心,勃艮第絕對是我的首選,聊天之餘,我們願意用一整晚的時間來感受它的變化,
因此我喜歡挑選自己喜歡的酒,想像它將在不同場合,扮演不同角色,
然後偶爾冒險一下,嘗試陌生國家、產區的酒款,說不定,下一次它會成為某個場合的主角。
也許有人問……我才剛掉坑,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?
確實,一開始總需要多方嘗試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跟初戀長相廝守(搞不好還記恨一輩子),但漸漸地,總會探索出自己的偏好,然後以此為出發點,邁向下一段葡萄酒品飲旅程。
至於盲飲,則是另一種體驗了(有機會再寫)~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葡萄酒 大賣場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法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